自治區首家早期肺癌肺結節診治中心正式啟動
內蒙古新聞網 16-06-14 16:58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
2016年6月14日上午,“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肺結節診治分中心”作為自治區首家在該項領域,針對早期肺癌篩查的診治中心在內蒙古人民醫院正式啟動。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教授、中國肺癌防治聯盟主席白春學,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秘書長鄧丹宇,呼和浩特市衛計委主任金滿義出席了啟動儀式,白春學教授、內蒙古醫院孫德俊院長為儀式致辭。啟動儀式由袁軍副院長主持。儀式上,孫德俊院長與白春學教授、鄧丹宇秘書長、金滿義主任為診治分中心揭牌,標志著該中心正式啟動運營。
在儀式后的學術講座中,白春學教授為與會人員詳細解讀了國際上對肺結節診斷的相關標準,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張曉琴、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徐毛冶、胸部腫瘤外科主任劉彥恒分別從肺結節的影像診斷、呼吸內鏡診斷和外科處理這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講解。講座結束后,白春學教授在自治區遠程會診中心及門診大廳為來院患者進行了義診,并為醫務人員實例講解了肺結節的診斷方法等知識。
據了解,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數已達18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8%。預計到2025年我國每年新發肺癌患者將超過100萬。目前,我國肺癌早期診斷率很低,大約75%的肺癌患者在診斷時已屬晚期。然而,早期肺癌往往表現為肺結節,但目前的診療水平很難對大多數肺結節做出及時、準確的診斷,這不僅與缺乏篩查有關,更與缺乏科學鑒別肺結節的方法有關,致使診斷延后,喪失最佳治療機會。因此,要提高肺癌患者的長期存活率,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肺結節診治共識,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2年4月,“中國肺癌防治聯盟”正式成立,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白春學教授擔任聯盟主席,中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和王辰院士擔任聯盟名譽主席。中國肺癌防治聯盟組織開展了“百千萬工程”,“百千萬工程”即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百”家醫院做為中國肺癌防治聯盟肺結節診治分中心;在這百個分中心里培養“千”名肺結節診治名醫;每年診治十“萬”名以上早期肺癌患者。該工程的推行每年將使10萬患者中的90%生存可達10年以上,將為患者和國家節省百億元醫療費用。
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診治分中心的啟動,構建了內蒙古自治區建立推廣三級聯動的物聯網醫學肺結節診治平臺,將為我區培養該領域學科帶頭人,完善人才梯隊建設,聯合社區開展肺癌預防、早診、早治,以及提高內蒙古地區醫務人員對肺結節早期診治能力等具有里程碑似的重要意義,將全面推進我區肺癌防、查、診、治工作的全面發展。(王博陽)